高级会计实务冲刺班讲义 (四)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日后事项的含义与涵盖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批准报出日与实际报出日不同且发生再次批准事项的,应以再次批准报出日为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
二、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判断
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三、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视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第五节 外币折算
一、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汇率一般应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2.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二、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第六节 合并财务报表
一、合并范围的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二、合并资产负债表
1.合并资产负债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2.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
3.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三、合并利润表
1.合并利润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2.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
3.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5.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四、合并现金流量表
1.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2.合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
3.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4.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 八 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从2005年-2008年,每年都是二道案例分析题,其中所有考生必做题1题(10分),选做题1题(20分)。
第一节 总论(了解)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1.对外投资的核算
2.固定资产的核算
①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事业支出(用结余资金购入)
专款支出(用拨入专款购入)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用修购基金购入)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②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时
按所减少固定资产的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③事业单位取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同时确认固定资产和其他应付款。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固定基金,列作当期支出,并冲减其他应付款和银行存款等。
租入时:
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提示】融资租入时作负债处理,此时固定基金没有增加。每期支付租金时,固定基金逐渐增加,租赁期满,固定资产科目余额才与固定基金科目余额相等。
3.无形资产的核算
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无形资产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借:经营支出
贷:无形资产
4.“收支两条线”处理下,行政事业单位代收的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和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在实际收到但尚未上缴时,应当作为负债入账。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一)行政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二)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
“三金两余”――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二、净资产的核算特点
1.固定基金。固定基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通常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通常相等;但是,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不同:固定资产应当在取得时按照协议租赁价等入账,而固定基金应当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
2.事业基金。
①一般基金。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②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投资基金应当按照对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
3.结余。
①行政单位的结余。行政单位的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当分别核算。
②事业单位的结余。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经营结余通常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③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所得税交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
三、拨入(拨出)专款、专款支出
事业单位的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年度终了,对已完成的项目,将拨入专款的余额和拨出专款的余额、专款支出的余额相对冲。对冲后,还有余额的,按规定上缴部分,冲减拨入专款;按规定留归本单位部分,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未完工的项目,不予结转。
【提示】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的第二个来源(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第四节 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行政单位应在“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并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应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二、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计量和核算特点
(1)经费支出。行政单位为核算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设置“经费支出”科目,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并按《政府收支分类项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2)事业支出。事业单位应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五节 会计报表(了解)
编报年度决算的相关规定:
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到12月25日,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到1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度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第六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
(一)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收入确认。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2.账务处理。
(1)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
行政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拨人经费”科目;
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人”科目。
(2)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服务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
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二)财政授权支付的核算
1.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收入确认
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2.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1)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2)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 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材料”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同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3)行政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
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三)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
下年度恢复财政真接支付额度时,不做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
借:有关支出类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1)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果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
(3)下年初恢复额度时,行政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4)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提示】无论财政授权支付还是财政直接支付的结余资金,年终全部转入“财政应返还额度”。下年恢复额度时,财政授权支付结余资金转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财政直接支付结余资金仍保留在“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第七节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业务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按规定应上缴国库的款项,应通过“应缴预算款”科目核算,取得按规定应上缴财政专户的款项,应通过“应缴财政专户”科目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预算拨款时,应通过“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资金时,应通过“事业收入”科目核算。
第八节 单位预算管理
一、单位预算内容: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二、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1)基数法 (2)零基预算法 (3)绩效预算法
三、政府收支分类(参考历年考题把握大类)
1.收入分类 2.支出功能分类 3.支出经济分类
第九节 国有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1.行政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配置】 行政单位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有调剂、购置。
行政单位配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使用】 (1)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国有资产使用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
(2)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
(3)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家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处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2)行政单位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总结】行政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配置】 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有购置、调剂等。
(1)事业单位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包括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大型会议、活动需要进行的购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2)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需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
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事业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1)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2)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总结】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财经速递
网站地图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
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实验班
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
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